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短学期社会实践安排
工商管理学院短学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1、大纲适合对象:全院本科08级各专业
2、课程性质:必选课程(所有学生须完成本课程)
3、学分:2学分,可归类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或通识教育的人文类课程。
4、目的要求
(1)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2)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3)深入工农,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培养对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5)开展勤工助学,并运用所知识为社会服务。
(6)对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增加对社会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
5、内容方法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城市某一地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农村、城市社会主义改革某一方面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③农村、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⑤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查必须进行实地考查,实事采集,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写出有实际内容、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个人单独完成和小组集体完成两种方式。
(2)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指到农村或工矿企业与农民、工人一道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在劳动锻炼期间,应与工农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增强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锻炼结束后,应请当地有关单位或劳动锻炼单位的有关领导为自己作出鉴定,本人写出劳动锻炼的总结报告。总结内容主要有:下乡、下厂锻炼的基本情况;生产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收获和取得的成效。
(3)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服务是指到农村、工矿企业向工农群众传授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工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把所学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科技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扫盲”补习、知识讲座、科技咨询、技术协作等。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结束后,应写出此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报告。请服务对象所在单位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报告上签字。科技文化服务可与劳动锻炼结合起来进行。
6、计划安排
08级本科生利用一年级短学期自行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或加入学校等组织的社会实践,时间为二周。
7、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担任。
8、实习形式:
可单独进行或几个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如果是小组形式,需要在报告中说明组长和小组内明确的分工。
9、考核和奖励
(1)学生交一份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必须手写),由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
(2)实习成绩为:通过和不通过。
(3)对于特别优秀的社会实践,由学生提出申请并且经过指导教师推荐,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将从中选择若干同学予以表彰,并颁发《社会实践》课程优秀证书。学生申请和指导教师推荐须在第一周内完成。
(4)实习报告必须在开学第一周周三之前上交指导教师,否则以不通过记分。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二周周三之前将评定后的学生报告交教务办公室。社会实践评优答辩在第三周进行。
